深圳益百分稳健前行 在商业创新中寻找平衡点
2019-08-30 23:38:20
  • 0
  • 0
  • 0

文 | 李永华

来源 | 螳螂财经(ID:TanglangFin)

遭遇舆论危机后,滴滴创始人之一柳青曾在微博上晒出程维的照片,并配文“一个在两周内瘦成一道闪电的男人”。

程维快速变瘦的背后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巨头级企业面临巨大监管和舆论压力的写照,一边是庞大的融资加上550亿美元估值代表的荣耀,另一边是密集的监管和舆论时刻来临。

不过,滴滴确实是成功的,程维的瘦换来了全球范围内可与Uber匹敌的巨型网约车平台,如今,滴滴还开始在自动驾驶领域发力。

在互联网创新时代,创新与监管的平衡,舆论对事实真相的探寻,催生出巨头成长的复杂环境,某种程度上亦是历练。滴滴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但是,我们常常把“监管”当作十分严重的事,仿佛一个企业被监管“关照”了,一定是重大利差。

随监管而来的,往往还有为了博取流量而不去分析事情本质就煽风点火的媒体们,甚至还有被竞争对手盯上集中“黑一波”的。

不得不说,这些都违背了监管的初衷,也误读了商业创新时代企业发展的正常轨迹和必要路径。

监管是成熟商业社会的常态

企业的战略思考,主要有两个问题:我的上限在哪,发展最终能走到什么程度,实现什么雄心壮志;下限又在何处,如何在所从事行业中,保证起码的商业利益,而不是跌入深渊。

前者并不难回答,企业能走多远、走多高,唯一决定因素就是市场的接受程度,更多人、更多机构青睐你的产品和服务,你就会越来越成功。

而企业的下限寻找却是很难的一件事。

经常能看到某些干起来非常红火的企业轰然倒塌,渣都不剩——它有着极高的上限,市场接受度非常高,却没有守住下限,突然跌下来就是无底深渊。

乐视和暴风一时风头无两,不管是资本市场、舆论还是市场都给予高度认可,股价最高到了数百元。但疯狂的资本游戏、无序的业务创新,他们从神坛跌落也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如今双双沦为反面教材。

企业到底如何找到自己的下限?方法可能很多,但是,我们常常当作不好因素的“监管”,可能是帮助企业塑造下限的重要“商业社会配套”。

2007年前后,在电商界甚至整个中国互联网风头一时无俩的淘宝,正处在急速发展期。

但彼时,在淘宝平台膨胀式发展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也愈演愈烈:山寨与假货。如果当时任由假货问题蔓延,淘宝在上限更高的同时也将失去下限,帝国随时会因为假货而崩塌。

这时候监管来了,有关部门多次与淘宝商谈假货处理问题,作为平台,淘宝有充分的动力解决假货问题,加上监管的督促,淘宝逐渐摆脱假货集中地的帽子,到了2009年,天猫也应运而生,阿里电商进入全新的阶段。

监管如同一只手,托住企业下限,让企业不走错路、走远路。越是优质的企业,监管表面的管理或处罚,实际却是在托底和护航。

如果说企业自己奋斗是有形的努力,那么监管则是无形的助力,让企业发展更加笃定。

只有经历监管与负面的“风雨”,才能见到成功“彩虹”

阿里不是孤独的,监管、非议是成长为大企业的必然经历,没有被监管经历的企业,其发展历程可能是不完整的。

1、监管具备直接的助推价值,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弹性迎接创新

监管的初衷是让企业、行业进一步规范化,为它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换句话说,监管也在告诉企业新的、更恰当的商业和社会规则,企业不用自己去费劲寻找。

例如,当下深陷舆论风暴的互联网金融,不管业务模式如何,基本上只要跟着监管的脚印走,至少不会走错道,这个过程中,趣店等一批合规、优质的金融科技企业崛起。

不过,商业时代波云诡谲,未来创新趋势谁都不可以预料,所以,在保证创新活力的前提下,监管机构往往保持了一定的弹性,在观察和寻找监管的边界。

监管也要在尽量助推企业的同时,减少自身的滞后性。

例如,PC互联网早期腾讯QQ在中文互联网圈引爆社交狂潮,但是,腾讯却被状告非法经营电信业务;

滴滴打车刚开始运营时,在多地被认为是非法营运出租车,遭到封杀;

如今如火如荼的社交电商,刚开始在摸索期触及了边界被监管敲打……

现在看来再正常不过、创造了或正在创造商业奇迹的创新业务,过去总是与监管有过握手,然而,它们都在遭受罚款等各种监管措施后,最终被监管层认可。

优质的创新业务被认可后,监管在维护市场秩序、大众利益的初衷下,其滞后性也降到了最低。

2、抵御负面舆论,亦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商业历练

企业尤其是那些本身具备了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企业,一旦被监管,将是极好的“新闻流量”,舆论和媒体们本来就有充分的动力去报道。

在这个过程中,小事难免放大,甚至捕风捉影多出很多莫须有的东西。

2018年前后,快速发展的今日头条因为平台上低俗、劣质、抄袭内容横行屡被监管敲打,这原本可以看做监管层帮助信息流行业不断走向正规的动作,今日头条也在积极配合整改变得更好,但是,随着而来的却是铺天盖地的负面舆论,甚至呈现出有组织、有预谋的特性,今日头条多次发表声明谴责。

这其中肯定有舆论追热点的成分,也有不怀好意的攻击成分,但无论如何,一个企业必须要有承受这些负面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加强大。

时至今日,今日头条系已经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巨头级企业。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例如阿里在2017年双11前后遭遇所谓“701组织黑公关事件”,在负面与质疑中,双11越办越好。

3、在社会层面,优质企业有三大共通的评价标准

总结前文,一大批优质企业经历挫折与压力最终成长起来,阿里把电商做成全民普惠的平台,腾讯让网络交流变得触手可及,滴滴、摩拜单车把分享经济做大做强……回过头来看,在监管的滞后性和企业创新的矛盾中,可以用来做“裁判”的评价标准也浮出水面:

是否变革和提升了旧有模式的效率;

是否满足了社会日益进步的需求;

产品/服务是否值得信赖。

而它们,也是从全社会层面看待一个优质企业的“三大标准”,尤其在监管与创新可能发生冲突时,更需要这样的公允标准。

以当下火热的社交电商为例,云集为什么获得了认可,因为它提升了商品销售的效率,满足了大众对更丰富产品的需求,产品与服务也足够值得信赖。

此外,更多社交电商新秀的发展,客观上也符合这三大标准,另一家位于深圳南山的社交电商新秀“益百分”就是如此。

成立于2014年的深圳市益百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公司,旗下包括“益生君”、“天天艾”、“101轻体日记”等产品。

笔者了解,益百分在商业模式上采用了S2B2C的链条式玩法,与加盟的经销商一起服务消费者。这种模式下,企业通过经销商的双向信息传递,会更深层次的洞察用户需求,由此可以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推介,而这,与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相契合。

同时,益百分通过深入上游工厂,与生产方联合研发生产的方式来确保产品品质。例如与台湾知名厂家联合开发的益生君系列产品,在艾草之乡湖北蕲春研发生产的天天艾,都深得用户推崇。产品,战略,管理被称为拉动企业前进的三架马车,益百分除了严把产品关,也在战略管理上同步发力。今年4月与深圳大学开展深度合作,以产学研结合带动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努力总会有收获,没过多久益百分便首次进入彼得德鲁克管理奖的候选企业名单。

可以说,只要有更多类似益百分这种符合“三大标准”的企业在前行,社交电商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监管与商业创新如影随形,个人如何看待?

面对监管,利益关系人要怎么办?综合前文,普通人所关注的企业,或者所在、所加盟的企业出现被监管的情况时,正确的看待姿势应该是这样的三个步骤:

1、不要害怕监管

监管是常态,几乎每个企业都要经历。

永远不要害怕监管,它是企业的必修课,监管层的出发点肯定也不是扼杀创新、扼杀市场。

当监管和随之而来的负面出现,客观、正视监管和舆论非议,也是利益相关的个人的必修课。

2、盯住企业“底色”

监管可不可怕,还与企业本身的“底色”相关。

优质企业能把监管当做自己航行大海的帆,而那些本身创新不足、投机过度、破坏规则的企业,监管对它们将是杀招。

在监管来临时,不妨多思考一下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企业是不是足够优质,是不是在积极拥抱时代、拥抱创新、拥抱变化。

3、监管来临更要做好自己、实现共同成长

监管、非议是成长为大企业的必然经历,甚至是成长的助推剂,那么对于那些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的个人,监管又何尝不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企业积极创新和改变时,也许会是个人新的、更大的机会。

当监管来临,如果判断准了企业的底色,不妨积极行动,参与到企业及其产品和商业模式完善过程当中去。

祝愿每一个拥抱时代趋势的人都能获得自己应有的回报。

*此内容为【螳螂财经】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螳螂财经(微信ID:TanglangFin):泛财经新媒体,《财富生活》等多家杂志特约撰稿人。微信十万+曝文《京东走向“四分五裂”》创作者;重点关注:新金融、新零售、上市公司等财经金融等领域。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